

昨日晚間,有消息稱,位于上海的P2P租車平臺CoCar宣布,將從7月1日開始正式暫停租車服務,但提現、退款等服務正常進行,并表示思考一段時間再戰。
Cocar官網截圖
據了解,CoCar于2014年12月上線,總部位于上海,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四個城市開展服務,服務不超過30萬用戶。CoCar的核心團隊均來自車速遞租車公司,這家租車公司曾經做到過全國排名第三的業績,僅次于大名鼎鼎神州租車和一嗨租車。
P2P租車模式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出現,這是目前出現的首個P2P租車的死亡案例,目前P2P共享租車的創業公司有PP租車、寶駕租車、凹凸租車、CoCar以及友友租車。2014年7月,PP租車創始人之一張丙軍曾表示,PP租車已經占據中國P2P租車領域95%的份額。但隨著競爭的到來,市場份額也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。
關于退出市場的原因,有媒體報道稱,CoCar停止服務是由于資金鏈斷裂。有知情人士透露稱,CoCar在今年4月就開始有了跡象,其稱原本在商談A輪融資,但其投資者一直處于觀望狀態,因未能找到更好的機構,資金鏈條出現問題,當時CoCar內部管理團隊仍然希望運營下去,并希望保留10人左右的團隊。
相比起其他競爭對手,CoCar確實在資金上處于弱勢,其競爭對手PP租車,在去年11月獲得6000萬美元B輪融資。2014年12月10日,寶駕租車宣布獲得3000萬美元A輪融資。2015年3月友友租車對外宣布其已獲得易車公司投資的1000萬美元A+輪融資。而反觀CoCar,其融資信息只有數千萬人民幣天使投資。
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于2014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,全球“分享經濟”的產值將從目前的150億美元增至3350億美元,甚至與傳統的租賃行業平起平坐。CoCar共享租車聯合創始人兼CMO戴菁莪此前接受采訪時也ta曾表示,短租市場大概100億不到的規模,每年的復合增長率是38%,算是高速增長的一個市場,但在中國,用戶對于在線租車的習慣還在培養中。
不同于傳統租車模式,P2P租車由私家車車主將有意出租的閑置車輛放到P2P租車平臺,租客可以通過選取合適的車輛,在雙方約定好租車時間和地點取車完成租賃交易。這種租車模式租金遠低于傳統租車公司,而且利用了社會閑置資源。
但是也正是因此,P2P租車在風險控制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盡管CoCar共享租車的前身是傳統租車行業領軍人物-車速遞,在線下的租車環節、租車交易都有一套實戰經驗很足的流程系統,但還是在這場戰役中沒有生存下來。
P2P租車需要資金補貼以吸引更多的車主和乘客保障雙方的使用體驗,在資金方面存在劣勢的CoCar宣布停止服務或預示著P2P租車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,對資金輸血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。